近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促進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力爭實現光伏覆蓋率達到50%。
11月22日,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1030A型風電葉片在山東制造基地下線。該葉片長度103米,是目前我國已下線的最長風電葉片。
11月22日,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根據計劃,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將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1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00萬噸。
11月20日,啟東永陽220千伏開關站建成投運。至此,我國單體容量最大海上風電項目外送通道全面貫通。據悉,江蘇華威啟東海上風電是國內單體容量最大、風機安裝種類最多的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800兆瓦。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其中指出:要提升綠色出行裝備水平,推進新能源車輛規?;瘧?,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船舶在運輸服務領域應用;加快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和建設。
LS Cable & System和Jan De Nul 11月22日宣布,LS Cable & System和Jan De Nul代表TenneT在荷蘭的Hollandse Kust Noord和West Alpha海上風電項目完成了第一批海底電纜的建設。
11月19日,我國首個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在大慶建成投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是對光伏產品和光伏系統、光伏儲能系統進行戶外驗證的一個基地。
11月25日,國內目前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中廣核汕尾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部機組正式投產運營。該項目包括5.5兆瓦風電機組91臺,年上網電量可達14.89億度,每年可節省標煤消耗約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6萬噸。
近日,南昌-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首個線路標段順利架通。預計今年12月中旬,南昌-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將全線架通,為贛湘兩省供電增添保障。亨通參與該工程項目的特高壓產品供應并已順利交付。
11月23日太陽電纜發公告稱,擬與中核匯能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中信重工裝備制造(漳州)有限公司、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福建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五家公司共同合作成立中核匯海(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
為加快推進高壓超高壓交聯電纜聚乙烯絕緣料產品的國產化,青島漢纜股份11月22日稱,擬出資3,000萬元在淄博設立全資子公司,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